在函数返回时有一个身份的识别,就像我们寄包裹的时候都有一个单号,便于大家随时跟踪它的进度。我们今天要讲的内置函数id()同样可以看作是用来进行身份识别的。那么我们进一步思考,id()最后返回的地址究竟是什么地方。下面就返回的对象地址问题,小编会带领大家在代码中寻找答案。
1.用于返回对象的身份(identity)。其实,这里所谓的身份,就是该对象的内存地址。
a = 1 print(id(a)) print(hex(id(a)))
在我的计算机上,它们返回的是:
11246696 '0xab9c68'
分别为内存地址的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。
在Python中,整数和短小的字符,Python都会缓存这些对象,以便重复使用。当我们创建多个等于1的引用时,实际上是让所有这些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。
a = 1 b = 1 print(id(a)) print(id(b))
上面程序返回
11246696 11246696
可见a和b实际上是指向同一个对象的两个引用。
2.Python的内置函数id()返回的其实是变量的内存地址
c = [] #这里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[],给它分配了内存空间,如题是82482056,c作为一个名称指向内存空间82482056 d = [] #这里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[],给它分配了内存空间,如题是82452296,d作为一个名称指向内存空间82452296 e = d #注意,这里并没有定义新的变量,没有分配新的内存空间,仅仅e作为一个名称指向了和d相同的目标,即内存空间82452296 print(id([])) #注意,这里又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[],给它分配了内存空间,如题是82481544。但是,在这一句执行完之后,并没有名称指向内存空间82481544,也就是说,之后将无法再获取到这个变量(Python没有C语言的内存指针机制),这个时候,根据Python的垃圾回收机制,这个变量会被销毁,内存空间82481544将被释放 print(id([])) #这里又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[],给它分配了内存空间,根据内存空间分配算法,一般来说还是82481544,内存空间分配算法这个就不展开说了。在这一句执行完之后,也是并没有名称指向内存空间82481544,这个变量会被销毁,内存空间3将被释放print(id(c)) print(id(d)) print(id(e)) #这三句分别输出它们指向的内存地址
通过本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确,id()在python中返回的是一个变量的内存地址,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结果,那么本篇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