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程序编写的时候,我们会写很多类,类中又有自己的函数,对象等等。这些类和函数都是为了后续代码服务,程序员决定什么时候用到哪一个类,什么时候调用某个函数。但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决定执行哪一段代码块。用户可能是通过点击,输入数据,或者其他方式发出指令,反射则将用户的指令传递到需要执行的那一段代码块。这个过程是自动执行的,无需人工去核对用户指令是否应该执行那一段代码,而是由反射机制自动查找该执行的代码块。大多数反射都是以web来进行举例说明,而反射本身的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也确实是根据web的url不同来调用不同的函数。当然这里,我们不用讨论他的具体应用,只简单说明一下他的使用意义。
python的反射机制设定较为简单,一共有四个关键函数分别是getattr、hasattr、setattr、delattr。前两个最为常用,最后一个几乎很少用到。python本身定义的反射是指在内存中对容器里的某些元素进行操作,这个容器不仅仅包括类,还包括函数,对象,这三者不同的是在查找对象的时候,除了会查找对象自身,还会去创建对象的类里面进行查找。要用实际例子来说明一下python中的反射具体作用,先看一下需求。所有的语言中,我们都可以轻易办到让用户自由输入一个数据,然后打印那个数据,这是最简单的人机交互。在代码里的实现过程是,生成一个变量,获取用户输入数据,赋值给变量。打印变量。同理我们可以在某个类中定义两个函数,然后要求用户输入数据,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来决定具体执行哪一个函数,这就是一个人工的反射机制。当需要查找的函数只有两条的时候,我们可以用if——else进行判断。但如果数据达数百条之多,那重复性使用if不仅效率低下,而且代码量也难以估量。这种情况,就需要用到反射。
本实例讲述了python中反射用法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|
|